赏析

和孔侍郎观太常新奏乐诗

卞斌 卞斌〔南北朝〕

昔人梦上帝,尚喜颂钧天。况兹开景业,作乐武功宣。

大雅废还理,乘风毁更悬。中和诚易拟,韶夏讵相沿。

犍为磬响彻,嶰谷管声传。小臣滥清耳,长奉南风弦。

卞斌

卞斌

卞斌(1778—1850)清浙江湖州人,祖籍武进(今常州市区),字叔钧,号雅堂,又号乃斋。殿前侍御史迁兵部尚书卞长卿二十四世孙。嘉庆六年(1801)进士,补刑部山东司主事。嘉庆间前后三次任常州知府,在任时修建洪济河、戚墅堰河、石塘湾等。向朝廷奏请减免空额税,又减桑枣税2000余两,捐献俸禄购买田产,充龙城书院经费,深得民心。升任广西左江道。官至光禄少卿,授通议大夫。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人间词话七则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赏析

【正宫】脱布衫带小梁州 四景为储公子赋凤阳人春

汤舜民汤舜民 〔元代〕

问春来何处忘机?小奚奴相趁相随。傍柳行乌纱翠湿,踏花去马蹄香细。
  翠幄银屏锦绣围,莫放春归。人生七十古来稀,便做道一百岁,能几度醉如
泥!【幺】韶华迅速难拘系,杜鹃声只在楼西。北海樽,东山妓。春风天地,何
日不寒夜。 夏
  问夏来何处徜徉?闲遥遥傲煞羲皇。啜□碗清冰蔗浆,卧藤簟翠ブ绡帐。
  细柳垂丝过粉墙,满地清凉。金河流水玉莲香,微风荡,香满看书窗。【幺
】《离骚》读罢空惆怅,叹独醒谁吊罗江?角黍盘,菖蒲酿。榴花亭上,来日庆
端阳。 秋
  问秋来何处盘游?醉乡中罗列珍羞。巨口鲈红姜素藕,团脐蟹锦橙黄柚。
  丹桂开花满树头,金粟娇柔。玎帘幕不垂钩,天香透,无地不风流。【幺
】亭台净扫无纤垢,胜当年庚亮南楼。传画烛,焚金兽。碧天如昼,今夜赏中秋。 冬
  问冬来何处从容?千金裘五彩蒙茸。鱼游锦重衾密拥,驼绒毡软帘低控。
  揽碎银河战玉龙。鳞甲琮琮。楼台上下水晶宫,堪题咏,人在画图中。【幺
】昏昏一枕梅花梦,觉来嘱咐山童:柏叶杯,椒花颂。管弦齐动,明日送残冬。
赏析

【双调】折桂令_别怀人生最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别怀

人生最苦别离,柳系柔肠,山敛愁眉。金缕歌残,青衫泪湿,锦字来迟。留客醉鱼肥酒美,送春行莺老花飞。此恨谁知?今夜相思,何日归期?

幽居

红尘不到山家,羸得清闲,当了繁华。画列青山,茵铺细草,鼓奏鸣蛙。杨柳村中卖瓜。蒺藜沙上看花。生计无多,陶令琴书,杜曲桑麻。

西陵送别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懒上归鞍,情开泪眼,怕倚层楼。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夜景

小红楼独倚新妆,曲角阑干,嫩绿池塘。雨洗花梢,风梳柳影,月荡荷香。绣枕上双飞凤凰,翠蓬边一只鸳鸯。对景情伤。今夜新凉,何处才郎?

金华山看瀑泉

碧桃花流出人间,一派冰泉,飞下仙山。银阙峨峨,琼田漠漠,玉珮珊珊。朝素月鸾鹤夜阑,拱香云龙虎秋坛。人倚高寒,字字珠玑,点点琅玕。

别情

倒金杯檀口娇羞,春柳垂腰,秋水凝眸。满意温存,通身旖旎,彻胆风流。秋千院同携玉手,琵琶亭催解兰舟。无计相留,别后新词,总是离愁。

晚春送别

借旗亭仙子逢迎,舞态飞琼,歌韵流莺。红线幽欢,乌丝小字,金缕新声。留过客江山有灵,废残春风雨无情。花落闲庭,柳暗空城。今夜离别,后日清明。

和疏斋学土韵

爱疏仙不放春闲,坐玉树词林,镜海仙山。花老南枝,雪深西圃,人倚东阑。煨芋人吟翁正懒,出蓝关迁客当寒。绿酒酡颜。银字春葱,彩凤娇鬟。

游太乙宫

华山高与云齐,远却尘埃,睡煞希夷。踏藕童闲,携琴客至,跨鹤人归。鸣玉珮松溪活水,点冰绡竹院枯梅。短策徘徊,醉墨淋漓,老技崔嵬。

游金山寺

倚苍云绀宇峥嵘,有听法神龙,渡水胡僧。人立冰壶,诗留玉带,塔语金铃。摇碎月中流树影,撼崩崖半夜江声。误汲南冷,笑杀吴侬,不记茶经。

秦邮即事

访秦邮暂驻兰桡,浩荡鸥波,缥缈虹桥。白藕翻根,黄芦颤叶,翠柳搴条。照玉女神仙井小,立金人菩萨台高。散策逍遥,酒市歌云,僧院诗巢。

皆春楼

柳依依重屋峨峨,媚景芳研,四序无过。雾暖朱帘,风喧翠槛,露湛金荷。天地德无分物我,花草香总是阳和。乐事如何?明月交辉,白雪扬歌。

湖上饮别

傍垂杨画舫徜徉,一片秋怀,万顷晴光。细草闲鸥、长云小雁,乱苇寒螀。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歌罢沧浪,更引壶觞,送别河梁。

春情

寄春情小字亲描,体态宫蛾,艳冶花妖。映雪香肌,堆云巧鬓,抱月纤腰。嬴女伴一场斗草,指仙翁三度偷桃。羞弄生绡,懒上秋千,笑整金翘。

次酸斋韵

倚阑干不尽兴亡,数九点开州,八景湘江。吊古词香,招仙笛响,引兴杯长。远树烟云渺茫,空山雪月苍凉。白鹤双双,剑客昂昂,锦语琅琅。

闺思

怕别离真个别离,不得音书,已误芳菲。曲怨金徽,香销翠被,梦断罗帏。湿马蹄残红似泥,接莺巢浓绿成堆。消瘦冰肌,体画蛾眉,直待他归。

别后

一年余凤只鸾孤,枕上嗟吁,镜里清癯。花已飘然,春将暮矣,各未归欤。啼翠霭林间鹧鸪,坠青丝檐外蜘蛛。既在江湖,有便鳞鸿,不寄音书。

酒边分得卿字韵

客留情春更多情,月下金觥,膝上瑶筝。口口声声,风风韵韵,袅袅亭亭。锦胡洞莺招燕请,玉交枝柳送花迎。不负平生,风月坡仙,诗酒耆卿。

江上次刘时中韵

倚篷窗一笑诗成,远寺昏钟,古渡秋灯。隐隐鸣鼍。嗷嗷旅雁,闪闪飞萤,海树黑风号浪惊,越山青月暗云生。书客飘零,欲泛仙槎,试问君平。

逢天坛子

正吟诗马上逢君,昨暮秦关,今日吴门。绣帽攲风,金鞭拂雪,宝挑靪云。江上花恼人,堤边柳眼窥春。便洗征尘,借问前村,试买芳博。

皆山楼即事

爱楼居四面皆山,图画横陈,步障回还。远村重重,幽花淡淡,小竹珊珊。黄卷掩灯青夜阑,紫箫吹月白凤寒。鹤唳云间,人倚阑干,欲泛仙槎,直扣天关。

次白真人韵

葛花袍纸扇芭蕉,两袖仙风,万古诗豪。富贵劳劳,功名小小,车马朝朝。算只有青山不老,是谁教白发相饶?体负良宵,百斛金波,一曲琼箫。

歌姬施氏

照冰壶秋水芙蕖,姓出西家,名满东吴。鸾镜妆残,霓裳曲破,翠管诗余。娇滴滴眉云眼雨,香馥馥腕玉胸酥。同醉仙都,偷寄银笺,暗解罗襦。

重午席间

浴兰芳荆楚风流,艾掩门眉,符映钗头。雪卷鸥波,雷轰鼍鼓,电闪龙舟。骄马骤雕弓翠柳,小蛾讴宝髻红榴。醉倚江楼,笑煞湘累,不葬糟丘。

幽居次韵

石帆山下吾庐,秋水纶竿,落日巾车。长啸归欤,梅惊花谢,柳笑眉舒。撺断著小丫鬟舞元宵迓鼓,摸索著大肚皮装村酒葫芦。冷落琴书,结好樵渔,是有红尘,不到幽居。

赏析 注释 译文

寿阳曲·云笼月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赏析 注释 译文

少年游·垂杨门外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垂杨门外,疏灯影里,上马帽檐斜。紫陌霜浓,青松月冷,炬火散林鸦。
酒醒起看西窗上,翠竹影交加。跌宕歌词,纵横书卷,不与遣年华。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宫花·雪霏霏

魏承班魏承班 〔五代〕

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醉时想得纵风流,罗帐香帷鸳寝。
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少年何事负初心?泪滴缕金双衽。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春色迷人恨正赊

顾敻顾敻 〔五代〕

春色迷人恨正赊,可堪荡子不还家,细风轻露着梨花。
帘外有情双燕飏,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极天涯。
赏析

念奴娇(过小孤山)

秦观秦观 〔宋代〕

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
岸边无数青山,萦回紫翠,掩映云千叠。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薄暮烟扉,高空日焕,谙历阴晴彻。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城子·病起春尽

陈子龙陈子龙 〔明代〕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仙子·草绿裙腰山染黛

文廷式文廷式 〔近现代〕

草绿裙腰山染黛,闲恨闲愁侬不解。莫愁艇子渡江时,九鸾钗,双凤带,杯酒劝郎情似海。

© 2023 综合古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