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祐〔宋代〕
风光南国典签孙,笔底江山妙吐吞。云涌坐隅岩木动,瀑飞书屋浪花翻。
危桥仅尺疑虹饮,怪石逾拳作兽蹲。可即田庐朝挂笏,只应萝月夜窥门。
林深曷致巢松鹤?谷响如闻啸树猿。裹饭趁墟身欲往,担簦陟峤手堪扪。
公廷未竟东方谑,画史恒推北苑尊。老矣玉文堂上客,悲歌一恸为招魂。
郑元祐
(1292—1364)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他早年时期居钱塘(今杭州市),后来侨居吴中近四十年,晚年命名其文集为《侨吴集》,另著有笔记《遂昌杂录》。
续古诗十首 其四
白居易 〔唐代〕
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
点绛唇·高峡流云
王国维 〔近现代〕
卜算子·烟雨幂横塘
谢逸 〔宋代〕
临江仙·都城元夕
毛滂 〔宋代〕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
陈亮 〔宋代〕
阳春曲·赠海棠
徐再思 〔元代〕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宋代〕
水调歌头(九日)
王质 〔唐代〕
青玉案(采莲女)
陈允平 〔宋代〕
七娘子(和贺方回登月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