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离骚(节选)

屈原 屈原〔先秦〕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哀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可早晨进谏晚上即遭贬。
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因我采白芷加我罪名。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群臣都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诽谤说我妖艳好淫。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把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暂时忍受过错,等待将来除去耻辱。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注释
太息:叹气。掩涕:拭泪。
民生:人生。
修姱:洁净而美好。鞿(jī)羁:自我约束。
谇(suì):进谏。替:废。
纕(xiāng):佩带。
申:重复。
悔:怨恨。
浩荡:放荡自恣,不深思熟虑的样子。
民心:人心。一说指屈原的用心。
众女:喻群臣。
谣:诋毁。诼(zhuó):诽谤。
工巧:善于取巧。
偭(miǎn):面对着,违背。错: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
绳墨:正曲直之具。曲:斜曲。
周容:苟合取容,指以求容媚为常法。
侘(chà)傺(chì):不得志貌。
穷困:走投无路。
溘(kè):忽然。流亡:随水漂流而去。
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鸷(zhì)鸟:挚鸟,即雎鸠。不群:指不与众鸟同群。
前世:古代。
圜(yuán):同“圆”。周:合,相合。
屈心:委曲心志。
尤:过错。攘:取,指不推辞,忍受。诟(gòu):咒骂,耻辱。
伏:同“服”,保持,坚守。死直:为忠直而死。
厚:看重,嘉许。
相道:选择道路。不察:不察知;不了解。延:长。
延伫:久立,久留。延,长久。反:同“返”。
回:调转。复路:走回头路。
行迷:指迷途。
步:慢慢走。皋(gāo):水边高地。
焉:于此。止息:休息一下。
离尤:获罪。离,通“罹”,遭到。
修吾初服:指修身洁行。初服,未仕前的服饰,喻指初衷。
制:裁制。芰(jì):菱叶。
芙蓉:荷花。
不吾知:即“不知吾”。
苟:如果。
岌岌:高耸貌。
陆离:修长美好貌。
芳:指芬芳之物。
昭质:光明纯洁的品质。
游目:纵目瞭望。
往观:前去观望。
缤纷:盛多貌。
章:同“彰”,明显。
常:恒常之法。
犹:尚且。
惩:惧怕。▲

赏析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汉北。

  汉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远。《离骚》当是屈原到鄢郢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诗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中间又写到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都和这个特定的创作环境有关。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创作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据此则当作于屈原放逐之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楚怀王时屈原被疏远以后,还是作于楚顷襄王时屈原被流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简析

  这首诗节选自《离骚》。此诗以诗人的个人遭遇为线索,描写了他对自身命运、国计民生的深刻忧虑与追索,亦对统治者的昏聩表示了强烈的谴责与怨愤,同时展示出其即使身处困境,仍不改其心志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全诗辞藻华丽,想象奇特,构思精巧,情感充沛,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屈原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塞上曲

李白李白 〔唐代〕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赏析 注释 译文

杨布打狗

列御寇列御寇 〔先秦〕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赏析

【南吕】一枝花_为打球子作

王和卿王和卿 〔元代〕

为打球子作

夭桃绽锦囊,嫩柳垂金线。梨花喷白雪,芳草绿铺茵。春日郊园,出凤城闲游玩。选高原胜地面,就华屋芳妍,将步踘家风习演。

【梁州】列俊逸五陵少年,簇豪家一代英贤。把人间得失踏遍。输羸胜败,则要敬爱相怜。忘机乘兴,花径斜穿。高场上角坐处盘旋,要高名天下人传。头捧急钻彻云烟,二六紧巧妙两全,高场中扶辊能眠,非是过口身不到,三斗声名显。论出远更休选,折抹待占。事画团栾莫施展,占镇中原。

【三煞】四周浓绿围屏甸,一簇深红罩短垣,习行打远乐霞川。据那义让廉和,有仁德高低无怨,要知左右识体面。担捧笼叫须奴趁圈,尽日连年。

【二】轻轮月杖惊花片,慢辊星丸荡柳线,一行步从紧相连。诸传戏都难,唯摇丸元无酌献,自古与流传。想常胜寻思意非浅,但犯着死处休言。

【一】旧作杖结束得都虬健,绒约手扎拴的彩色鲜。锦衣抛胜各争先,得胜的欣然,画方基荷茵庭院。安员王将袖梢先卷,觑上下,观高低,望远拉,料得周正无偏。

【尾】畅道引臂员扇,棒过处飞星如箭,茂林中法头不善。指觑窝落在花柳场边,不吊上也无一步远。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元好问元好问 〔金朝〕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张孝祥张孝祥 〔宋代〕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赏析 注释 译文

生查子·窗雨阻佳期

孙光宪孙光宪 〔五代〕

窗雨阻佳期,尽日颙然坐。帘外正淋漓,不觉愁如锁。
梦难裁,心欲破,泪逐檐声坠。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薛昭蕴薛昭蕴 〔唐代〕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叶梦得 〔宋代〕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赏析 注释 译文

瑞鹤仙·脸霞红印枕

陆淞陆淞 〔宋代〕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煤冷,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说与,相思近日,带围宽尽。
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欲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 2023 综合古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