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孙光宪 〔五代〕
鹧鸪天·一夜冰澌满玉壶
石孝友 〔宋代〕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毛滂 〔宋代〕
水调歌头·追和
张元干 〔宋代〕
归国遥·香玉
温庭筠 〔唐代〕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辛弃疾 〔宋代〕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苏轼 〔宋代〕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好事近(早梅)
王炎 〔宋代〕
阮郎归
廖刚 〔宋代〕
如梦令
赵长卿 〔宋代〕
念奴娇(夜寒有感)
菩萨蛮
梅窗 〔宋代〕
江城子(和叶左丞石林)
沈与求 〔宋代〕
赵彦端 〔宋代〕
风入松(杏花)
折丹桂(端复受官并序·通奉尝欲为先硕人篆帔,命为诗语,某献语曰:)
程大昌 〔宋代〕
沁园春(次白兰谷韵)
陈深 〔宋代〕
好事近(和子直惜春)
葛立方 〔宋代〕
侧犯
杨泽民 〔宋代〕
水调歌头(三月初三)
包恢 〔宋代〕